因為在華視文化節目部做了鄧麗君小姐的傳記式特別節目而認識了鄧家人,進而到基金會上班,繼續整理她的文物和資料。
開始之初,基金會租在仁愛路三段123巷內一間還算寬敞的一樓含地下室建物,前使用者為畫廊,所以感覺上很搭。
雖名為基金會辦公室,事實上我是歸屬在普金傳播公司下的一人職員。
我稱呼老闆為五哥,五哥原意只要我幫忙整理鄧姐的所有照片和歌迷製作贈送的剪報資料等等,等我開始著手之後發現,豈是一句﹝工程浩大﹞可以帶過?就像入寶山,越挖掘就發現越多寳物而欲罷不能,
那時候感覺一天上班八小時好似八分鐘就過去了,每天都帶著一顆好奇又新鮮的心情去上班,畢竟我是在鄧姐過世之後才開始認識她的,她的一生對我而言真是多采又多姿,既多樣又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入迷的主因,因為我們的生長環境背景雷同,成長的過程年代文化也相似,所以我非常享受在那些過往的成長回憶裡。。。
在鄧姐的逝世週年忌日將屆之時,日本的朝日新聞文化部派了三位記者來到基金會商討在日本將要舉辦的「テレサ・テン歿後一週年文物巡迴展」的事前準備工作。
首先從挑選服裝開始,一些較具代表性的表演服裝和鄧姐後期比較常穿的桃紅色和紫色旗袍都入了鏡頭,準備發行紀念冊,再來是挑選照片和唱片封套,還有隨身文物等等,說實在的,在那我只接觸一點皮毛的當下就要擔負起這種即將問世於全日本的歌迷面前的重責大任實在有點沉重,奈何五哥把一切都交給我處理,我只能盡我所知的去做了!
記得隨行的還有一位在日本頗有名氣的音樂評論家中村先生,每當我們找到一些宇宙時期的唱片封套時,中村先生都一付如獲至寶的愉快表情,讓我至今仍舊對他印象深刻。
還有攝影師御堂義乗也讓我記憶猶深,因為他是一位和尚,在日本聽說當和尚的地位還滿高的,而且又可以結婚,原因是他們不出家只是幫人家做法會或是念經而已。
還有兩位記者之一的筱崎 弘,一付斯斯文文的長相倒是頗有上司的威嚴。聽他說在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之後曾經和鄧姐在電話中聯絡過,所以他可以說是帶著懷念故人的心情來的。
另一位較年輕的松本拓生則是長的像湯姆歷險記的卡通人物,非常頑皮和愛搞搞笑,是大家在辛苦工作之後最佳的消除疲勞甘草人物。
我們一起在基金會的地下室裡工作了五天,結束冗長的資料選項之後依照日本人的習慣,我們去餐廳舉辦慶功宴,地點選在楊麗花開的青葉餐廳,連同翻譯一共八個人,賓主盡歡的度過最後一夜。
可不知為何,每當有這種場合的時候鄧五哥總是缺席。
↑↓這是最初的克難的照片排列工作方式,這些工作歸類於我
↓一些尚未開箱的文物就陳列在樓梯下方
↓經過一段時日之後稍微規劃的獎狀以及獎座類陳設
↓鄧麗君自出道後所穿過的衣服和舞台裝都在此
↓這個小房間內收藏影音類和鄧麗君的出國行李箱
↓日本朝日新聞社請黑貓宅急便來打包文物至日本巡迴展出的物品
↓這張則是經過整理完成之後的我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