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小學的時候老家斜對面搬來了一戶做糕餅的人家,老闆姓蔡,長相平凡,可他的妻子卻是一位標緻的美人,他們育有三位兒子,一家人同心協力的努力做餅維持生計,記得我吃的第一片土司正是從這兒開始的。


五六零年代的小孩好像特別多,但也正因為如此,遇到有特殊日子的時候,蔡老闆便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請附近鄰居的小孩到店裡幫忙,然後以物資抵工資,有時候是土司、有時候是糕餅、這個方法不錯,至少在我還殘存的印象中,那紮實的厚片土司可以讓我和二弟一妹們稍稍解饞,畢竟那是個物資短少的年代,通常我們的點心是白飯泡紅糖就很滿足了。


還有一個印象就是月光餅,其實說穿了就是地瓜餅,因為中秋時節的月亮又大又圓,所以老一輩的人都把它說成《月光餅》。


在大溪老街上還存有一家專賣月光餅的老店,圓圓的月光餅,麵粉裡加了黃色的地瓜餡,壓得扁平之後上面用鐵模印一些花紋,再用紅色的朱砂點一點之後再放進烤箱裡烘烤,每年在中秋節的時候,有很多附近的小孩會去幫忙做這個工作,還有就是幫忙包月餅,一籠籠烤好置涼之後的月餅,還得用人工一個一個的包裝起來,越接近中秋節就越忙碌,甚至大人也都來參一腳,我挺愛這個部分,因為以前的月餅都是大的,不像現在因為健康考量都是一小個一口的份量。


每次在包月餅之前,要先放一張圖文並茂的圓型紙在月餅上面,然後再用透明玻璃紙包紮,之後再用透明膠帶黏住固定好,我倒是從中學了不少的國字和水果名稱,像是蓮蓉一詞,剛開始完全不懂,在我們的生活中壓根兒就不知道是啥物,但是透過對月餅的包裝我又多了一份知識,其他還有綠豆沙、烏豆沙、鳳梨、蛋黃可可、大部分的口味和現在的相差不遠。


以前我們沒有論件計酬也沒有以鍾點論資,有些小朋友太小坐不住或是包的太不合格了,但是只要你有動手幫忙老闆大多會意思意思一下,即便是一顆糖果也好,這也是蔡老闆做人成功的關鍵,因為他不小氣的作風,所以在小鎮上人緣好。


我那時候算是較年長的一位,我的巧手也經常得到大人的肯定,所以我曾經得到過大月餅的賞賜喔!自己打工換來的東西到底是不同於花錢購買的感覺,尤其是吃在嘴裡的時候,真有說不出的幸福滋味哪。


雖是童年的回憶,但是每到中秋佳節的時候,總會不經意的想起這一段,蔡老闆後來搬離了小鎮到苗栗市去繼續做餅,他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尤其是他做的薑母糖,料好實在回味無窮,就像他一直以來的為人處世一般,我們家人經常三不五時的去光顧,只可惜於幾年前蔡老闆死於突發的心肌梗塞,聽說送醫後沒多久就往生了,沒有受到病痛的折磨,這也算是福報一樁吧!


只是他的糕餅也從此絕跡了,因為他的兒子們並無人繼承此業,這更加深了我對兒時記憶中的中秋月餅的懷舊滋味,也懷念逝去的長輩,不是常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是嗎



是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lison女狼 的頭像
allison女狼

allison女狼的札貨舖

allison女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